攝氏度是世界上常用的0~100°C的溫度計量單位,華氏溫度是美國等少數國家用的,華氏溫度=32+攝氏度*1.8°F。
一、華氏溫度與攝氏度換算
華氏度 = 32+ 攝氏度 × 1.8
攝氏度 = (華氏度 - 32) ÷ 1.8
0℃=(1.8×0+32)°F=32°F
50°F=[(50-32) ÷ 1.8]℃=10℃
攝氏度:在標準大氣壓下,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℃,水的沸點為100℃ ,中間劃分為100等份,每等份為1℃。,用符號“C”表示,單位是°C
華氏度:在標準大氣壓下,冰的熔點為32°F,水的沸點為212°F,中間有180等份,每等份為華氏1度。華氏溫標,符號為F,單位為°F。
二、溫度單位
溫度的計量單位有6種,開爾文單位、華氏溫標和攝氏溫標,列氏度,蘭氏度,牛頓溫標。
1、華氏溫標
由華倫海特(Fahrenheit 1686──1736荷蘭)于1714年建立。他最初規定氯化銨與冰的混合物為0°F;人的體溫為100°F。后來規定在標準狀態下純水與冰的混合物為32°F;水的沸點為211.9532°F。兩個標準點之間均勻劃為180等分,每份為1°F。
2、攝氏溫標
由攝爾修斯(Celsius 1710──1744瑞典)于1742年建立。最初,他將水的冰點定為0°C;水的沸點定為99.974°C,后來他接受了瑞典科學家林列的建議,把兩個溫度點的數值對調了過來。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對攝氏溫標作了新的定義,規定它由熱力學溫標導出。攝氏溫度(符號t)的定義為t/°C=T/K-273.15。
3、開氏溫標
由開爾文(Lord Kelvin 1824──1907英國)于1848年建立。1954年國際計量大會規定水的三相點的溫度為273.16K。
4、列氏度
列氏度(Reaumur Equals)是歷史上對溫度測定的一個溫度單位,現在廢棄不用。
5、蘭氏度
英文名字為:Rankine。 為熱力學溫度,由格拉斯哥大學工程師William John Macquorn Rankine 在1859年提出并且命名,單位為°R。
6、牛頓溫標
牛頓溫標是艾薩克·牛頓于1700年左右發明的溫標。最初,他使用了從“冬天的冷氣”到“廚房中灼熱的煤塊”等共約20種參考點來定義溫標。不過后來他對這一方法不滿,改為將“0度”定義為雪融化的溫度(水的冰點),“33度”定義為水沸騰的溫度(水的沸點)。
三、攝氏度華氏度換算
攝氏溫度(C)與華氏溫度(F)的換算關系是:C=5×(F-32)/9,F=9×C/5+32。
1℃=(9×1/5+32)℉=33.8℉,式中F-華氏溫度,C-攝氏溫度。
比如:
1、0℃=(1.8×0+32)°F=32°F;
2、30℃=(1.8×30+32)°F=86°F;
3、104℉=[(104-32)÷1.8]℃=40℃。
四、攝氏溫度與華氏溫度的換算
攝氏溫度與華氏溫度的換算公式:攝氏℃=5/9(華氏°F-32)。
攝氏溫度與華氏溫度對照表:
五、開氏溫度和攝氏溫度換算
T表示開氏溫度,t表示攝氏度。開氏溫度和攝氏溫度換算T/K=t/℃+273.15。
六、熱力學溫度和攝氏溫度的關系
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互化的關系式為:T=t+273.15k;t=T-273.15℃。T是熱力學溫度,t是攝氏溫度。更多關于溫度換算問題請關注電百科,盜載必究。